說到受到普羅大眾歡迎的「咖哩」,腦海裡必定會浮現出金黃色勾芡的湯汁,伴隨著切塊的紅蘿蔔、馬鈴薯、綠椰菜,或者雞肉塊牛肉塊豬肉塊,或者直接淋在酥炸香脆的炸物上,香味四溢,驚座四方,總能為之垂涎一番。
「咖哩」這項調料,源自於南亞地區,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日本料理等,包含著薑、大蒜、楊聰、薑黃、辣椒及油等香料共同烹煮,其大多為黃色、紅色,因地域性文化與口味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發源地的印度而言,咖哩在印度則是被廣泛的使用在各式各樣的菜肴上,會隨著搭配不同的主食而有所改變,在印度,咖哩並非為英文的curry,而是被稱為masala,指的是加了各式香料、豆類、酸奶、和印度酥油的一種醬汁,相較於我們印象中的咖哩,印度咖哩並無使用勾芡,而是較稀的口感,配合著主食米飯或是烤餅roti,無特定食譜、無固定香料組合的印度咖哩,隨著不同主廚調配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因此強調的是在調味上的創造性。
相較於離台灣3千多公里遠的印度咖哩,加了濃縮果泥日本咖哩更受台灣人的喜愛,加了濃稠勾芡的果香咖哩,除了最基本淋在飯上成咖哩飯之外,還可做為拉麵或烏龍麵等麵食的湯底,或是夾在麵包做為內餡成咖哩麵包,生鮮超市可常見日式咖哩塊可做為烹飪,簡易咖哩塊方便烹煮,省去許多購買香料與調配的時間與金錢,讓咖哩在日本普及程度,可見一斑。
在台灣要做出一道咖哩料理,無非在市場或是超市購買咖哩塊,隨著個人口味與喜好的不同,類似燉煮的方式做出特調醬汁。相較於咖哩塊必須先將水滾開再丟入的簡易方式,咖哩粉則是需先經過均衡乾炒加熱約略三分鐘的步驟,接著再把白水加入,滾開後,不論式咖哩塊或是咖哩粉的料理方式,其所加入的菜餚與食材各憑所好,但需注意的是,咖哩粉有些並無參入使之濃稠的特製粉末,若您喜愛勾芡濃稠感,則需再加入太白粉勾芡之。
直至水二度滾開後,金黃光澤的咖哩便能上桌,不論是飯麵麵包等主食,皆可供您朵頤飽餐一頓。但可別忘了,小心飯後唇齒留香,金黃的湯汁沾惹在您的口舌之間,讓人無法不直視注目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