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城市人物】拉坏出現代陶藝─鶯歌燒的陶色釉惑


土生土長在鶯歌的蘇正立,將故鄉與陶藝的深厚感情,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他每一件陶瓷作品上,他承襲著父親的手藝,窯燒自個兒創新的釉彩,背負傳統走向新世代,讓這項上千年的古老技藝,展現旺盛的新生命。

------------------------------------------------------------------------------------

在台灣風行老街新生的歲月長河中,鶯歌是第一波接受改造的市鎮,這座自清嶺時代即出產陶器的老城,有響噹噹的如鶯歌鳥的巨石坐鎮偏安一角的山頭,靜靜候著這個製陶小鎮更迭起落的數十年,此為鶯歌鎮之由來。然而,當地人則笑稱,這座容易受山勢影響起霧、下雨滿是泥濘的小城,似乎和閩南話「陰陰、芶芶」相仿,久而頌之,就為地名了。
點滴成金石,陶藝世家的薰陶
立晶窯的創辦人蘇正立,正是在這樣的小鎮下土生土長,他笑著訴說那段「陰陰、芶芶」的童年回憶,是他陶藝萌芽之始。世代為陶藝世家的蘇正立,憶起小時候的鶯歌鎮,在基礎建設尚未發達時,這邊的房子都是紅磚屋,家家戶戶有著直立高聳的煙囪上達天聽,黑煙如炊煙裊裊,在這樣的村莊裡奔跑一天,領子、肩膀或袖口,總會沾染一層灰黑的碳,洗的媽媽好不辛苦。從前的鶯歌景觀似乎在湖南省的禹州市仍可窺見,泥濘的磚土是運輸的小路,路上的孩子打赤腳奔跑在其中,走在路上也需輕拍停留在肩上的灰煙,正如立晶窯店內掛在牆上的老照片,飛揚的回憶展露在塵土之中。
自詡在土堆裡長大的蘇正立,陶土是他把玩的遊戲,陶器則是家中主要實用的日常器皿,從小對陶瓷的耳濡目染,經年累月和這塊有生命、有溫度的媒材培養出濃厚感情,化在他的作品中,每件都是珍貴的奇珍異寶。蘇正立說,他是被陶土所選中的,這份因緣際會讓他甘願終生與之為伍,以熱情營生。陶土是中國傳統設計中最常見的材料,人類自有文明以來,陶土乘載了民生與歷史,是相當重要的腳色,長時間的研究與實驗,讓他對陶土這材料下足了工夫,希望將它的潛能發揮極致,而圖繪其上的釉彩,其中千變萬化的色彩和意料外的驚喜呈現,更是讓他著迷不已。
蘇正立提到,釉彩上色時和出窯後的色彩,其差異極大,他僅能在變異與控制之間幽微的界線上遊走,失控與掌控,存乎火侯與工法,即使如他製陶四十餘載,對於釉彩千變的樣貌難以完全收服,每每作品出窯,仍滿是驚喜。這樣靈動圓滑的特性,讓蘇正立的作品更有生命力,焠火後的陶瓷品,抽象的色彩線條任瓷器本身的曲線在其中延展開放,正如中國書法藝術的橫豎點撇捺,或者是大氣奔放的潑墨狂草,流暢隨性的點、現、面,更顯有機。


傳統與創意的交融是千錘百鍊後的成果
標籤式的傳統藝術容易讓人一眼望穿,蘇正立站在當代藝術襲捲傳統藝術的浪頭前,他堅守著古樸精實的傳統,卻又不流於形式,熱愛傳統,但並不意味著抱守成規,蘇正立透過他靈活變通的巧思,將傳統的精隨提煉出來,重新創造出新價值。
蘇正立的作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家常日用的實用器皿,大多為保持陶土原色在漆上透明的釉彩提升使用耐性與觀賞質感,只消輕輕撇點幾幅圖案,就是一個兼具美觀與實用的陶器作品。在這一套系列的創作中,蘇正立仍保有父親時代中陶器外型,銀雲色(sliver cloud)的底色有著碧璽(tourmaline)色的邊緣線圈,圓弧的杯碗盤繪上精巧的圖騰是當代藝術的意象,可以是蝦蟹,也可以是鮮果花卉。蘇正立指著蝦盤系列的作品,他提到,過去農業時期,物資並不豐饒的年代,要是擺放在餐桌上的鍋碗有著蝦蟹,望蝦止飢的宿食瓢飲,也能是滿漢全席。通常選購這套蝦盤系列的商品,大多都是四五年級生,懷舊意味自然濃厚,而立晶窯另有比較現代化圖騰的食用陶器製品,例如蓮花彩繪、南瓜彩繪、薰衣草彩繪等,輕巧大而化之的畫風是這個年代的製品,相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而蘇正立另一套作品,則是讓他名揚四海的創意佳作,屬於他多采多姿的釉彩系列作品,例如翡翠釉彩、孔雀藍釉彩、玳瑁釉彩等,都是蘇正立依據釉的濃淡厚薄與陶土胎的含鐵量比例,來表現青優淡雅的色彩與意境,以現代化的釉彩包覆著傳統拉坯造型,釉彩溫潤厚實的表現,搭配典雅高貴的器型,這無往不利的絕佳好作讓蘇正立囊括國內外各大藝術競賽。其中「金彩藍釉瓶」,以宋代梅瓶造型搭配鈷藍釉彩與金黃釉呈現出釉彩多層次效果,無論是在日光之中或是置於燈光下,曖曖內含光的釉彩展現精緻細膩的色彩效果,不僅讓觀者驚豔,更在第十五屆日本藝術未來展中的上百件作品中脫穎獲選特選賞。這種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往往都是藝術家經過多年數不清的試誤千錘百鍊而來的,是特意設計加上不可預期的操作所設計而成,符合一種普遍性的美感,正如選美比賽的佳麗,不僅耐看,甚至越看越賞心悅目。行色匆忙的客人,每每初見蘇正立的作品,想到的形容詞不外乎古樸或典雅,然而花點時間再度賞閱,任人不敢輕易為這些作品下一個簡單籠統的形容詞,因為要抵達豐富卻又簡約的效果,可能得經過深思熟練的修練和思考。
推己及人,發揚鶯歌多元豐富的陶瓷藝術
對於鶯歌地方性的陶藝推廣,無論是當初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建置,或是近年來鶯歌燒品牌的推廣企劃,蘇正立都在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遺餘力參與付出,對鶯歌陶瓷貢獻豐碩。常受邀至國內外參展作品的蘇正立,擁有比其他陶瓷藝術家更多的機會欣賞不同領域與不同層級的藝術創作,他推崇日本對於陶藝,甚至是各項領域的藝術保存的功夫,實在碩饒,富有遠觀的作法讓藝術精緻的程度達到世界第一,但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它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美感的訓練,日本人不僅用傳統的技法把文化傳承下來,更在時代不停往前走的當下,將藝術價值落實在庶民的日常生活中。蘇正立提到,這是他們不斷在努力的方向,從每年定期舉辦的陶藝嘉年華,或是鶯歌燒主題性的競賽等,透過不同活動舉辦讓民眾也能參與其中。在台灣陶瓷發展歷史中,每個年代都有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例如1950年代輕柔素雅的胭脂紅、1960年代青花仿古陶瓷,甚至是1980年代極其興盛的結晶釉等等,台灣多元豐富的歷史造就了細膩富饒的藝術,足可媲美江西晶德鎮獲各國窯場,台灣陶藝,可用自己特有的元素發揚國際,而蘇正立在推廣鶯歌陶瓷的過程中,扮演的不僅是藝術家的身分,更將長年在國內外觀察的藝術潮流與思維,加入其中,讓鶯歌陶瓷,台灣陶藝,能以一個既本土又國際的地位在國際引領風騷。
蘇正立的一生,都將之付諸於陶藝之中,正如陶土的溫柔敦厚、正如釉彩般的多變美麗,他的生活點滴與思考的脈絡,可以是大氣昂揚的釉彩作品,也可以是小巧簡樸的家常器皿,而這些精彩的陶藝作品,不僅代表著蘇正立個人創作的多元層次,更涵養著,屬於台灣本土藝術家,迷人又獨到地承襲著,那段淵遠流長的陶瓷歷史。


同步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2013年夏季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