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GRD iary】365-84

mingle-mangle



「唉呦~你怎麼愛人,別人也不一定會一樣這麼愛你


所以要用. 心 .  去 .  愛,


然後管他的~


當你的愛用完時,


就會懂得走了...」












-from L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GRD iary】365-82

country woman

那天聖誕節的夜晚,

老奶奶對我使了使眼色,

於是乎,

禁錮在我身上的咒語,

居然,消失了耶!

The magic power from the country woman made me away from imprisoned.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GRD iary】365-81

self-portrait

不思量,聖誕,快樂。

No words can be represented as happiness but Christmas.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GJ的對話(一)


「為什麼人的價值都要建立在數字與外表上,然後就用這些膚淺的東西來關心我最近過得好不好。」

「整個社會都是這樣,所以應該是我們錯了。
但是沒有要改的意思。」

「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挺好的。」

「我是沒有使命要改變別人,因為對手越弱,我們可以活越好。」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老人走了

老人走了

我離開一個我不快樂的地方,

但離開它也沒有讓我快樂。



-Roland Barthes


眼睛一直在哭的一天

其實今天狀況仍不是很好,一想到那些亂七八糟的事,眼睛隨便都能擠出淚水,唯有像現在這樣,在擁擠的展覽場中被陌生人推擠著前進,混在人群中擦身而過、迎面而來的許多人,即使有一秒鐘的眼神交會,或許可能猜出我是悲傷的眼神,那樣的猜測或是空洞的交流,都能讓我有一種無所謂的平靜。


【GRD iary】365-73


這個妹妹告訴我,

她長大後想當賭神。

She told me she wants to be God of gamblers when she grows up.


【GRD iary】365-72


最近迷上了做菜呢。

I fall in love with cooking recently.





我們從來都不曾很熟識一個人,正如從來也不曾很熟識自己,很多那些不熟識的地方,我們只能用一點一滴的幻想填補起來,這些幻想可能是以偏概全的推論,可能只是單純的想像,無論如何,這些熟識與不熟識的地方總合起來,就是存在在我們感官上,一個完整的人了。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GRD iary】365-71

Give me FIVE 1 Give me FIVE 2

今天遇到了一個96歲的可愛阿嬤

要和我Give me FIVE

She is a beauty

She is 96 years old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GRD iary】365-69


好像找不到宣洩的出口

誰都不是百分百完美的傾訴對象

只有這樣的嚎啕大哭

才可以把所有的不滿在鼻涕與淚水間

一股腦的塞進垃圾桶吧

I hate you today!!!!



「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其實是一種程度上的不同,和認識的崇拜的想望的那群人相較下,對自己目前的所做所為處在甚麼樣的境況,感覺就像有一層濃霧籠罩,灰濛濛的一片,但偶有看的出前面型體長甚麼樣子的時候的那種程度;但和身邊大多數和我用數字談論近況的朋友相較下,對於要或不要的界線我就能分的很清楚,沒有人能干預,甚至在體制下也要為所欲為的要或不要,那些沒寫在白紙黑字上的規範,很多情況只存在在某個群體之中,我只是比較容易站立在群體的外面遊走,那這樣的樣子就沒有所謂的規範或是潛規則的存在意義了。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GRD iary】365-63

和我一樣的眼神呀

今天遇到一隻和我有同樣眼神的貓

無奈呀無奈。

Eye contact with her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2011年11月21日 星期一

【GRD iary】365-60


今天有點暴躁,

真是對不起。

Sorry for today rage


【說書人】誰搬走我的乳酪 - Spencer Johnson (2005)

應公司要求的讀書心得。
------------------------------------------------------------------------------------

這是一本關於改變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有四個,正如本書的後記所言,每個人都能在這四個主人翁身上或多或少找到自己或是別人的影子,在追求不同的乳酪中,可能個別或者同時具有好鼻鼠、飛腿鼠、哈哈、猶豫的狀態,每每在面對改變的情況中,這些腳色或多或少正如天使或惡魔,在腦海中激辯著,有時是毫無設想的單純天使獲勝,簡單義無反顧地跟隨著環境變動調適自己,但有時就是會一不小心掉入猶豫的惡魔框架中,用盡各種能分析的方法和經驗,對現有狀況的分析解剖,在舊有的窠臼中久久無法自拔,最後在失去乳酪的困窘上迷失,連能改變的能力都忘了使用。

尤其如果是身邊環繞的人都為猶豫這類型傢伙的狀況下,同儕壓力迫使調適改變的聲音更無法發出。

人總是喜歡待在舒適圈中生存著,在這樣的找到舒適圈前,我們可能在各種難堪的狀態下跌跌撞撞,跌倒爾後爬起,有時甚至努力但徒勞無功,付出但沒有收穫,如此才好不容易得來的舒適圈,讓我們能在尋找的過程中所受的傷療癒,漸漸地在舒適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我們能夠很舒服的待在這樣的體制下大顯身手,或許是擁有自己的一番地位,備受尊敬與愛戴,甚至能呼風喚雨,直到舒適圈中的乳酪被消耗殆盡的一天。

是否是這樣的舒適讓我們忘卻了原本生存的本能?為何原先驅使我們改變行為的主因反成為抗拒改變的緣由?

書中的寓言告訴我們,時間的緩慢推移致使我們無法覺察改變,而太過於舒適的生活導致我們懼怕喪失現狀的安好而排斥改變。筆者認為,前者的理由可概括為不夠專注,後者則是會演成恐懼於恐懼本身。

「專注」,其實是一件極其單純的事情,它能驅動如好鼻鼠與飛毛鼠對於追求乳酪的執著,一心一意致使乳酪這目標即早達成,讓事情成就得更有效率、有效果。或者,「專注」讓我們容易覺察環境的改變,及早發現乳酪的逐日遞減與變質,正因為我們專注,所以不錯過任何擾動,一分一秒,只為此事而生。

換言之,正如前言所述,同儕的壓力讓調適改變的聲音無法發出,因大部分的人視改變為大敵,一但改變,群體動力與關係會跟著變化,讓人無法預期的狀態會導致人心的不安,有太多的理由與藉口會從多方侵入正想改變的「哈哈」之輩,驅使「哈哈」平復成「猶豫」,鶴立於雞群的下場會被逐出於群體之外,這是任何待在舒適圈內的人不樂見的。

然而,「專注」會讓我們排除這些所謂的「靡靡之音」,充耳不聞這類的流言蜚語,以至於更能放入更多的心力再追求另一個乳酪,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更能提起精神在追求下一塊乳酪的過程中,對任何的困境一笑置之,也正因為「專注」,我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在追求乳酪的循環中,成為乳酪的主宰者,而非受制於乳酪本身,乳酪充其量只能成為「追求乳酪」的「結果」,是錦上添花,重點是在追求的「過程」,我們從克服各種來自於外在或是自身的困難、困境,從挫折中提升自己心智能力與勇氣,這樣的辛苦與艱困讓我們更能珍惜乳酪的得來不易,但卻又能逃脫舒適圈中惡魔誘惑的困囿。

談到「恐懼」,是來自於我們對於即將要來到的人事物「無知」的本身,對未來不確定性致使我們無法掌握下一秒事物擺動的方向,如此一般的「無法掌握」或讓我們失去優勢,感到窘迫,在意他人對自身形象的評價,因此而恐懼。但這樣的恐懼是莫名的,甚至無法理解失去優勢後受人冷落嘲笑到底對自己有何實際上的損失,「面子」只值油墨上印出的二字,但「恐懼」卻可能無比放大這種對於「無知」的想像,最後迷失在這樣的恐懼之中,無法對即將來到的改變產生反應,最終被淘汰在環境之外。

最喜歡書中的一句:『當你擺脫了自己的恐懼,你就會感到無比的暢快與舒適』,我們經常困在自己對於未來無知的想象下而滯礙不前,提起勇氣下定決心去對一件事情專注,隨著環境的步伐遷移而改變,改變才會產生希望,希望存在於改變之間,沒有甚麼是真正的困難的,困難只存在自己的心中!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GRD iary】365-59


不用這麼涇渭分明。

We are in the same team!!!!


我們都不完美

我們都不完美

因為不完美,所以才有更多的空間去努力吧。

試用期滿,今天十點下班,沒有抱怨的第100天生活,喜歡很用力的工作然後很頹廢的的放鬆,雖然是淋著雨騎腳踏車回家的,也可以singing in the rain,一塊巧克力的滿足,自己燉煮的南瓜濃湯,我的GRDFuji Provia正片,雨天的周末,美麗的開始^________^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已經受夠了喔

已經受夠了喔

為什麼總是要為別人而活呢?

何時才能不在意那些投射而來的眼光?

我想只有這樣用力的拍照,

才能好好當自己。



【GRD iary】365-58

今天你是綺夢

今天你是綺夢

You are Barbie’s Ken today.


self-portrait 我愛我自己系列

今晚我真的瘋啦

I’m gonna crazy tonight!!

self-portrait我愛我自己1 DSC_0244我愛我自己3
DSC_0243我愛我自己4 self-portrait我愛我自己2

【GRD iary】365-57

其實有些東西只是改變得很緩慢,慢得你看不出來罷了,那些心中小小的叛逃一直不斷在萌芽長大當中,時間推移得緩慢,讓人無法查覺這一秒與下一秒,下一秒與下下一秒,直到它舖天蓋地無法無天的那時,你才會理解,你只不過是隻煮沸的青蛙。

Frog Effect !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India ready!


到了今天,還是覺得對於這樣的一個團體感到格格不入,其實我並非一個難以相處的人,喜歡的時候很熱情,喜歡的時候很多話,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把我所有有趣的事情分享給你,我會不計形象的大笑,也很容易受到感動而落淚,甚至也有點小小的佔有慾,希望你能多愛我一點,即使我也才剛認識你三天。

但在這樣一個地方,能盡情像個孩子瘋狂擁抱每個太陽升起或是下雨天的日子的我已經不在了,我埋首工作,汲汲營營在責任上,聚首時當個旁觀者,大夥圍繞的中心從不是我公轉的軌跡,心思偶有飄忽到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在這樣若即若離的距離,突然發現我是另一顆冥王星。

討厭許多不真實的對白與表情,甚至是深痛惡覺,在這樣一個冷冷漠漠的城市裡,雨是飄落而下,正如我飄落而下到這樣一個城市,毫無舉足輕重可言。

我愛的朋友遠走在印度的路上,欠了他4685元,這樣的欠債使我們存在一個債務人與債權人的關係,有個實際份量的關係存在,以至於不被冷漠飄落的雨給隔絕在不同的世界,那是我所不想預見的,一種毫無期待的貧乏日子。

和他相約在印度的德里還清債務,2012的一月底是吧,我從2456公里的距離裡翹首盼望著,甚至還想詭計的欠他另一筆債款,生生世世,我都走在還債的路頭。

即使我很富有。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GRD iary】365-56


「療癒系」,覺得有這樣一個詞的出現是有趣的,曾幾何時,我們需要藉由「療癒系」的文字、音樂、或者聲符,來療癒一個千瘡百孔的身與心。

為什麼受了傷非得要治癒呢?

「受傷」,似乎只能是個短暫的狀態,當傷口出現的那刻起,我們就一直走在復原的路上了,沒能使受傷的狀態太久,血流止住、痛苦減輕、傷口結痂,然後痊癒,留下一個小傷疤,時時提醒曾經受傷過。

即時提醒,仍會再受傷的,傷口出現,再走入另一個復原的輪迴中,成為一種慣例。

身體髮膚如此,心亦然。



《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Frank Darabont(1994)


“這些高牆很有意思,起初你必定痛恨它,逐漸地,你會走向習慣,等時間一久,你便離開不了這些你原本痛恨的東西,這就是體制化。”
(These walls are funny.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s, you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

一直很喜歡史蒂芬金的小說最末那種淵遠流長的惆悵,著迷於《迷霧驚魂》The Mist和《綠色奇蹟》The Green Mile電影改編那樣令人深刻的結局,《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關於希望、自由、體制化的題材,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善於描寫人性的神手,難質疑本片與《教父》在電影史上難分軒輊的地位。

除了莫名的中文片名,本片找不到任何支微末節可挑剔了。《刺激1995》其實是在1994年全球上映,當年度奧斯卡有《阿甘正傳》與《黑色追緝令》的亮眼表現,相形之下,本片的竄起來自於其後的DVD發行。台灣因於1995年代理,加上1994年有部關於逃獄的老電影片名為《刺激》The Sting,本片的中片名《刺激1995》於是乎產生了。(1998年的《刺激1998Return To Paradise,則是因為牢獄情結而命名,這三部與”刺激”相關又無關的電影名稱,真不知該如何說台灣的片商才好)



對這部片沒有預期與事先的功課,更讓我對劇情的發展感到驚艷。故事開始於法庭律師質詢與案發當天兩種場景穿插,男主角Andy Dufresne(Tim Robbins)因謀殺太太和外遇對象的罪名被判終生監禁,進入Shawshank監獄服刑,由摩根費里曼的旁白與所飾演的配角Red的觀點,來看待Andy Dufresne和其他獄友的遭遇與經歷。


提筆至此,很難將本片的觀後感寫好,片長142分鐘裡塞了滿滿的內涵與情緒,從絕望中找希望、在罪惡中清白地活著、在不自由中找自由的片刻,或者,反之的狀況,這些林林總總所有的對白與情節,難以在三言兩語道盡,甚至,在不同的年紀下反覆觀看,總有些片段是那個年紀的當下所產生的共鳴。

《刺激1995》喚做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但Redemption救贖的方式以何種方式存在呢?曾有網友以宗教的角度思考,認為Andy以清白之身入獄就像似耶穌以無罪而受有罪之身,能以一己之力變出美味的酒,受盡各種徒刑卻仍帶著希望,而影片最終的逃獄歷經各種磨難,最後在大雨中張開雙手洗滌身心,是象徵著復活之意。筆者並非是個基督教徒,無法以這樣的角度剖悉《刺激1995》,以個人淺見而論,救贖之意在於從痛苦的狀況下解脫,不論形式上或精神上的,男主角Andy Dufresne或早在入獄服刑的過程中得到救贖,用盡各種方式仍懷抱著希望,他把希望寄託在建造圖書館,寄託在獄友考取文憑的過程中,寄託在一首聽不懂的義大利歌曲上,寄託在一把小圓槌,即使Andy Dufresne的出現就如他妻子所言「她說她很難瞭解我,像是一本闔起來的書」,對活在Shawshank大半輩子的獄友,也真的難以理解Andy的閑靜與沉默寡言。



「他走了,有時讓我感傷……有的鳥畢竟是關不住的,牠們的羽翼太光輝了,當他們飛走,你會由衷慶賀他獲得自由。無奈的是,你得繼續在這乏味之地苟活。我真懷念這位友伴。」
(Andy being gone. I have to remind myself that 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And when they fly away, the part of you that knows it was a sin to lock them up DOES rejoice)




不斷懷抱著希望正是Andy之所以能有勇氣衝撞體制的關係,從影片中能看到Andy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了一些變相的資源與知識權力,即使有時這些優勢是多麼輕易被剝奪:戶外勞動後的啤酒,在牢獄中響起的義大利音樂,與圖書館的書。其中最喜歡的一幕,是在幾乎以藍色調為主色的監獄裡,五月的太陽灑在屋頂,Andy和其他獄友享受著冰涼的啤酒,Red說:

「這樣悠閒氣氛彷彿大家都是個自由人,在自家的屋頂上勞動罷了。Andy看著大夥喝著酒,露出淺淺的微笑,我想,他大概是想要享受這短暫的自由。」
(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 men. Hell, we could have been tarring the roof of one of our own houses. We were the lords of all creation. As for Andy - he spent that break hunkered in the shade, a strange little smile on his face, watching us drink his beer. )

從《刺激1995》中可觀見不同的人對於自由與體制的展現,Brooks Hatlen便是其中之一。長年在監獄的體制下生存的Brooks,受人尊敬,管理著監獄圖書館,他的初登場是以一個老年人的形象,向飯廳裡手中拿著從菜裡挑出來的蟲的男主角Andy討蟲吃,當然,是Brooks懷中的烏鴉幼鳥吞下那肥嫩的蟲。在劇中,Brooks是個悲劇人物,當他被批准了假釋的那幕,而這樣的假釋是眾多獄友們朝思暮想的自由,怎知,Brooks的反應是拿著刀挾持其中一個獄友,而挾持的理由居然是不願假釋出獄,Brooks在監獄待的太久太久了,已經有他的監獄生存之道,但這樣的生存之道不見得適用於高牆外的世界,他在裡頭營造了一個舒適圈,也老的難以再提起力氣去創造另一個,於是,出獄前他放生了那隻長大的烏鴉,到現實後仍是帶著舊有的懷念與習慣找尋著曾經舒適圈內的蹤影,但找不著的失落與低潮襲捲了他,漫無目的的生活使他成為一個只是患有關節炎行動不便的老人,Brooks在獲得自由後反而不自由,於是再一次的,Brooks用另一種方式,在落地窗前向另一種規則體制投降了。




或許是以旁白的角度在觀看Andy和整段故事,摩根費里曼飾演的Red一直是個淺淺的配角,但很多時候,Red的口白都讓情節增色不少,而有了另一個層次的思維:

「我也希望另一種結果,那就是安迪打贏,全身而退。我也希望如此—但是監獄不是童話世界。」
(I wish I could tell you that Andy fought the good fight, and the Sisters let him be. I wish I could tell you that - but prison is no fairy-tale world.)

「我從未搞清楚她們在唱些什麼,其實我也不想弄懂,此時無言勝有言。她們唱出難以言傳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高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每個鯊堡的人都彷彿重獲自由。┘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d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o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every last man in Shawshank felt free.)

  
一直認為摩根費里曼的語調很適合在這樣的情緒下說口白,很多電影在他緩慢有力的陳述下更顯故事性。而在本片中,Red也能被視為是「救贖」的另一種形式,他是被Andy的行動與消失給救贖,Andy出現之前,他是在監獄體制下被體制化的一員,「希望」這東西於他而言,就像是假釋通過一樣遙不可及,他忘卻了心愛的口風琴與音樂,他曾認為希望能招致瘋狂,只想簡單地找到他生存的意義,能每天不用擔心受怕。( All I want is to be back where things make sense. Where I won't have to be afraid all the time)

Andy出現後,甚至是消失後,Red看到的是各種不同的可能能在高牆內發生,不受監獄高牆束縛的,在這樣有框架的體制下,Andy敢於衝撞讓Red有勇氣再追逐希望,於是,當他出獄後,,能侃侃在Brooks的簽名留下另一個註腳,然後,負笈起程到那個擁有很藍的大海的美麗世界。


「在路上我興奮不已,甚至壓抑內心的激動。我覺得只有重獲自由的人才能體會這種感覺,一個自由人開始他漫長的旅途,憧憬著不確定的未來。我希望可以順利跨過邊境,我希望能遇見我的老友,然後握住他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和夢中一樣藍。我希望!」
( 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 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s the excitement only a 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 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 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 I hope. )


希望讓我們從黑暗中獲得救贖,也只有希望能打破看的見與看不見的高牆,不願去述說那段屬於Andy痛苦的回憶,他的回憶是要存在在美麗的世界裡。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