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9日 星期五

【城市人物】拉坏出現代陶藝─鶯歌燒的陶色釉惑


土生土長在鶯歌的蘇正立,將故鄉與陶藝的深厚感情,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他每一件陶瓷作品上,他承襲著父親的手藝,窯燒自個兒創新的釉彩,背負傳統走向新世代,讓這項上千年的古老技藝,展現旺盛的新生命。

------------------------------------------------------------------------------------

在台灣風行老街新生的歲月長河中,鶯歌是第一波接受改造的市鎮,這座自清嶺時代即出產陶器的老城,有響噹噹的如鶯歌鳥的巨石坐鎮偏安一角的山頭,靜靜候著這個製陶小鎮更迭起落的數十年,此為鶯歌鎮之由來。然而,當地人則笑稱,這座容易受山勢影響起霧、下雨滿是泥濘的小城,似乎和閩南話「陰陰、芶芶」相仿,久而頌之,就為地名了。
點滴成金石,陶藝世家的薰陶
立晶窯的創辦人蘇正立,正是在這樣的小鎮下土生土長,他笑著訴說那段「陰陰、芶芶」的童年回憶,是他陶藝萌芽之始。世代為陶藝世家的蘇正立,憶起小時候的鶯歌鎮,在基礎建設尚未發達時,這邊的房子都是紅磚屋,家家戶戶有著直立高聳的煙囪上達天聽,黑煙如炊煙裊裊,在這樣的村莊裡奔跑一天,領子、肩膀或袖口,總會沾染一層灰黑的碳,洗的媽媽好不辛苦。從前的鶯歌景觀似乎在湖南省的禹州市仍可窺見,泥濘的磚土是運輸的小路,路上的孩子打赤腳奔跑在其中,走在路上也需輕拍停留在肩上的灰煙,正如立晶窯店內掛在牆上的老照片,飛揚的回憶展露在塵土之中。
自詡在土堆裡長大的蘇正立,陶土是他把玩的遊戲,陶器則是家中主要實用的日常器皿,從小對陶瓷的耳濡目染,經年累月和這塊有生命、有溫度的媒材培養出濃厚感情,化在他的作品中,每件都是珍貴的奇珍異寶。蘇正立說,他是被陶土所選中的,這份因緣際會讓他甘願終生與之為伍,以熱情營生。陶土是中國傳統設計中最常見的材料,人類自有文明以來,陶土乘載了民生與歷史,是相當重要的腳色,長時間的研究與實驗,讓他對陶土這材料下足了工夫,希望將它的潛能發揮極致,而圖繪其上的釉彩,其中千變萬化的色彩和意料外的驚喜呈現,更是讓他著迷不已。
蘇正立提到,釉彩上色時和出窯後的色彩,其差異極大,他僅能在變異與控制之間幽微的界線上遊走,失控與掌控,存乎火侯與工法,即使如他製陶四十餘載,對於釉彩千變的樣貌難以完全收服,每每作品出窯,仍滿是驚喜。這樣靈動圓滑的特性,讓蘇正立的作品更有生命力,焠火後的陶瓷品,抽象的色彩線條任瓷器本身的曲線在其中延展開放,正如中國書法藝術的橫豎點撇捺,或者是大氣奔放的潑墨狂草,流暢隨性的點、現、面,更顯有機。


傳統與創意的交融是千錘百鍊後的成果
標籤式的傳統藝術容易讓人一眼望穿,蘇正立站在當代藝術襲捲傳統藝術的浪頭前,他堅守著古樸精實的傳統,卻又不流於形式,熱愛傳統,但並不意味著抱守成規,蘇正立透過他靈活變通的巧思,將傳統的精隨提煉出來,重新創造出新價值。
蘇正立的作品分為兩種,一種是家常日用的實用器皿,大多為保持陶土原色在漆上透明的釉彩提升使用耐性與觀賞質感,只消輕輕撇點幾幅圖案,就是一個兼具美觀與實用的陶器作品。在這一套系列的創作中,蘇正立仍保有父親時代中陶器外型,銀雲色(sliver cloud)的底色有著碧璽(tourmaline)色的邊緣線圈,圓弧的杯碗盤繪上精巧的圖騰是當代藝術的意象,可以是蝦蟹,也可以是鮮果花卉。蘇正立指著蝦盤系列的作品,他提到,過去農業時期,物資並不豐饒的年代,要是擺放在餐桌上的鍋碗有著蝦蟹,望蝦止飢的宿食瓢飲,也能是滿漢全席。通常選購這套蝦盤系列的商品,大多都是四五年級生,懷舊意味自然濃厚,而立晶窯另有比較現代化圖騰的食用陶器製品,例如蓮花彩繪、南瓜彩繪、薰衣草彩繪等,輕巧大而化之的畫風是這個年代的製品,相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而蘇正立另一套作品,則是讓他名揚四海的創意佳作,屬於他多采多姿的釉彩系列作品,例如翡翠釉彩、孔雀藍釉彩、玳瑁釉彩等,都是蘇正立依據釉的濃淡厚薄與陶土胎的含鐵量比例,來表現青優淡雅的色彩與意境,以現代化的釉彩包覆著傳統拉坯造型,釉彩溫潤厚實的表現,搭配典雅高貴的器型,這無往不利的絕佳好作讓蘇正立囊括國內外各大藝術競賽。其中「金彩藍釉瓶」,以宋代梅瓶造型搭配鈷藍釉彩與金黃釉呈現出釉彩多層次效果,無論是在日光之中或是置於燈光下,曖曖內含光的釉彩展現精緻細膩的色彩效果,不僅讓觀者驚豔,更在第十五屆日本藝術未來展中的上百件作品中脫穎獲選特選賞。這種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往往都是藝術家經過多年數不清的試誤千錘百鍊而來的,是特意設計加上不可預期的操作所設計而成,符合一種普遍性的美感,正如選美比賽的佳麗,不僅耐看,甚至越看越賞心悅目。行色匆忙的客人,每每初見蘇正立的作品,想到的形容詞不外乎古樸或典雅,然而花點時間再度賞閱,任人不敢輕易為這些作品下一個簡單籠統的形容詞,因為要抵達豐富卻又簡約的效果,可能得經過深思熟練的修練和思考。
推己及人,發揚鶯歌多元豐富的陶瓷藝術
對於鶯歌地方性的陶藝推廣,無論是當初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建置,或是近年來鶯歌燒品牌的推廣企劃,蘇正立都在其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遺餘力參與付出,對鶯歌陶瓷貢獻豐碩。常受邀至國內外參展作品的蘇正立,擁有比其他陶瓷藝術家更多的機會欣賞不同領域與不同層級的藝術創作,他推崇日本對於陶藝,甚至是各項領域的藝術保存的功夫,實在碩饒,富有遠觀的作法讓藝術精緻的程度達到世界第一,但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殿堂,它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美感的訓練,日本人不僅用傳統的技法把文化傳承下來,更在時代不停往前走的當下,將藝術價值落實在庶民的日常生活中。蘇正立提到,這是他們不斷在努力的方向,從每年定期舉辦的陶藝嘉年華,或是鶯歌燒主題性的競賽等,透過不同活動舉辦讓民眾也能參與其中。在台灣陶瓷發展歷史中,每個年代都有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例如1950年代輕柔素雅的胭脂紅、1960年代青花仿古陶瓷,甚至是1980年代極其興盛的結晶釉等等,台灣多元豐富的歷史造就了細膩富饒的藝術,足可媲美江西晶德鎮獲各國窯場,台灣陶藝,可用自己特有的元素發揚國際,而蘇正立在推廣鶯歌陶瓷的過程中,扮演的不僅是藝術家的身分,更將長年在國內外觀察的藝術潮流與思維,加入其中,讓鶯歌陶瓷,台灣陶藝,能以一個既本土又國際的地位在國際引領風騷。
蘇正立的一生,都將之付諸於陶藝之中,正如陶土的溫柔敦厚、正如釉彩般的多變美麗,他的生活點滴與思考的脈絡,可以是大氣昂揚的釉彩作品,也可以是小巧簡樸的家常器皿,而這些精彩的陶藝作品,不僅代表著蘇正立個人創作的多元層次,更涵養著,屬於台灣本土藝術家,迷人又獨到地承襲著,那段淵遠流長的陶瓷歷史。


同步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2013年夏季刊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城市人物】宇宙星空化為璀璨藝品─周宇軒的琉派美學

琉璃,是光的容器,是火焰誕生的虹彩,是周宇軒晶瑩澄澈的童心,和包容眾家學問的涵養。一件件在展覽室安放的琉璃藝術品,是經過無數次繁複的製作過程,耐心與熱情的元素加在其中,光是端看作品,就能感受到周宇軒內斂又豐富的藝術溫度。
------------------------------------------------------------------------------------
距離淡水人聲雜沓千餘公尺遠的小山間,是老淡水人稱的「後山」,沿著北新路由山下往山上前進,一條登輝大道隔開靜寂與喧鬧的兩端,城市和鄉間的差距,從一個馬路口而展開。當車子駛入左右上下蜿蜒向度的小路,要是您沉醉在遠離喧囂的山林景致,您可能一不小心錯過了一個街口,錯過了一棟白色精巧的琉璃工廠,更可能錯過的,是作品有如鬱鬱蔥蔥的樹林偶見灑落林葉間的點點光影,是印象派的浪漫,更是浩瀚宇宙的投射,一位兼具著理性與感性的琉璃藝術家──周宇軒。

一轉念,就是人生的轉彎

「琉傳天下觀光工廠」的創辦人周宇軒,擁有英國航太工程碩士學位,曾經至美國矽谷知名的半導體企業任職,他在26歲毅然決然離開電子相關產業,全心投入在琉璃藝術中。對周宇軒而言,琉璃本身剔透高塑性的特質,能幻化成各式奇異萬變的造型。在創作過程中,游走在失控臨界的邊緣上,一種難以控制的驚喜感注入預期內的幻想,這樣的創作媒材和特異的創作過程,讓周宇軒著迷不已。

談到轉換跑道的心路歷程,周宇軒說:「每個人在成長背景上都有許多興趣,你我都喜歡聽音樂、喜歡看電影、喜歡看畫展,我沒有比較特別,我只是有比較多的勇氣和衝動去做我的興趣,去實踐工作即生活的夢想」。周宇軒的求學過程中,無論是在英國、美國、還是台灣,從小喜歡大量閱讀、欣賞藝術的他,從學生時代就培養了對藝術的高度興趣。到了英國求學,或是旅遊在歐洲各國之間,歐洲精緻細膩的玻璃產品、琉璃藝術品,特別吸引他玩賞端詳。航太背景的他更從中發現到,光線透過琉璃折射後的光芒,或是渲染在其中的多層次色彩,正如寰宇星空的閃耀多變,如星如雲,斑斕絢麗。或許也是這樣的契機,讓他能夠在一次偶然的工作轉換時機,下定決心奔向琉璃藝術領域。

人生際遇就是由一連串的偶遇發想所得的經驗積累而成,每一次感官體驗,每一秒對萬事萬物所釋放的感知氣場,都是一顆顆命運的種子,也是灌溉的養分,待到時機成熟時的花開結果。很難想像如此具有深厚科學背景的工程師,能夠放下令人稱羨的優渥高薪,回到台灣,草創胼手地展開藝術家旅程。

相較於其他藝術家名門名校出身的背景,過去以航太為專業的周宇軒,是一步一腳印的櫛風沐雨自學而成,從未拜師學藝的他發揮學生時代所訓練的學習經驗,自行上網搜尋琉璃相關資料,光是琉璃媒材,不同特性的質地和效果,以及相不相容等特性,就有上百上千筆的資料,更不用說其後所使用的器具、製程方法了。萬事起頭難,周宇軒憑藉著過人的毅力翻閱大量的書籍、網路資訊、看影片教學、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一次一次的試誤都不知已燒壞多少個琉璃與青瓷,投入難以計數的的時間、資金與努力,而他堅毅成熟的決心與耐力,無師自通,少了匠氣與門派的包袱,獨樹一格的琉璃作品讓人一眼可辨別自屬「周式風格」。其中,周宇軒獨創的「彩虹石」,奪目的光彩和隨光線可折射出彩虹的特性,吸睛魅力無法擋,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自兆豐銀行退休的贈禮──「愉悅」,即是出自「彩虹石」系列作品。

「看見彩虹,看見希望。」
雨過天晴的彩虹,是陽光撥雲見日的舒緩,是灰暗中偶見的光點,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祝福,一種正向光明的力量。「看見彩虹,看見希望」是琉傳天下的中心思想,一個遠大的願景,周宇軒說到,無論是他自學琉璃的過程,或是琉傳天下藝術館的創建歷程,都是一段艱難辛苦的時光,但努力的步伐總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造就出燦爛的成果,正如彩虹般,沒有前頭的刻苦的經驗兩相對照,怎能顯得其後的璀燦光輝。

琉傳天下的創建,是本著和民眾分享有如彩虹般絢麗的成果,是藝術家和庶民之間的溝通管道,一種交流空間,參訪於此,除了能欣賞周宇軒系列作品,如彩虹石系列、大地系列、星球系列,另也可以看見琉璃製品應用在生活各式器皿和壁飾應用上。對周宇軒而言,藝術是生活的一種態度,是融入在食衣住行育樂的日常生活細節裡,從生活體感藝術、美學,並將自有的文化自然而然地置入其中。

周宇軒看到,歐美各國對於傳統、藝術、文化的保存系統相當深厚而完整,台灣的歷史所造就出的多元特色,讓許多藝術、生活層面存在著不同文化的影子,例如根深柢固的中華文化、西班牙和外國傳教士所帶來的歐式生活型態、日治時期遺留下與日本相關的生活細節等等,這些多元豐富的特點,應該被塑造一個「台灣文化」,一種強烈意象的概念,這不僅能提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更能整合台灣內部積累多年的深厚資源,而熱愛故鄉的周宇軒希冀能透過琉璃藝術的發展,展現特有的台灣文化底蘊,而將之發揚光大。

觀光工廠的設置,讓傳統技藝有了新生價值

台灣雖小,卻因各地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軌跡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貌。文化,是一個地區生活方式之集合,窩居在此的人們,有共同的語言、共有的記憶、因天然地勢氣候的影響而產生相同生活型態,它可以是個符碼、是種流行、是建築的樑柱、是飲食的精緻程度,更是城市發展的樣貌。近幾年,台灣掀起一陣「文化創意產業」的城市運動,透過政府運行相關機制,扶持並鼓勵當地藝文團體持續進行創作,同時結合民眾參與的形式,讓許多新銳藝術家能嶄露頭角。參與,更把藝術殿堂大開,讓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象牙塔。

例如,新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為協助產業轉型,鼓勵觀光工廠的設立,委託專業服導團隊協助進行觀光工廠軟硬體設施的設計規劃、導覽人員培訓、舉辦行銷活動等項目。在經濟發展走往精緻化的態勢下,以琉傳天下來說,全國唯一一家設立為觀光工廠的琉璃工作室,不僅能讓民眾能了解淵遠流長的琉璃知識,親身體驗製作琉璃的樂趣,更可透過觀光工廠分享的機制,讓傳統技藝得以保存。周宇軒認為,透過分享,能將創作的喜悅和意念傳達與更多人,而觀光工廠就是一個這樣的平台與媒介,結合了政府與民間的力量,讓地方特色因觀光工廠而顯現出來。

琉傳天下小而精美的空間,乘載了周宇軒浩瀚無限的夢想,因為堅持理想,讓這些外人所認知的辛苦,成為對人生的一種承諾。「不要限制自己的興趣,好好的享受生命,而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就是一份最大的幸福」,周宇軒追求完美的矛盾,不斷的挑戰自己的潛能,卻又在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極限的過程中,感受宇宙運行的平衡力量,失控的邊線總能有另一股力量來達成平衡,正如燒製琉璃,爐火純青的旋轉,讓每件作品的曲線,達成自然,卻是人為的完美造型。




同步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2013年夏季刊

【城市人物】從上海走至台北的過盡千帆─陳善佑

  

是怎樣的人生韌性,讓陳善佑歷經人生幾番動盪翻轉後,卻能坦然自適,安放自己在無法旋馬的小書店,置一張藤椅,泡一壺老茶,對著來往的過客微微一哂,這是他,與他確切而肯定的劫後人生。

----------------------------------------------------------------------


一個粗心,就能輕易錯過這間位在永和藝術街(博愛街)入口處的小書店,這間小書店甚不起眼,它不似那些知名的連鎖大書店,沒有顯赫的門面招呼著絡繹不絕的遊客,沒有清柔淡雅的音樂襯著時髦的新書,提供來者,在寬敞明亮的叢書之間,沾染文藝氣息。它有的,僅是不到一公尺寬的小空間,堆疊的舊書和玻璃瓶裝的南北乾貨,稍稍不注意地滿溢到了空間之外,甚少人翻閱的書籍悄悄地蒙上層灰,斑花的外牆鑲嵌著白底藍字的招牌,「劫餘小店」,四字足以代表這間二手書報攤,以及老闆陳善佑九十多年的人生。

人生上半場:戰亂下的兒時回憶

 1922年,陳善佑自上海出生,那年代的上海,沒有太多太平時光,華人洋人與日人,在這塊繁榮卻不安穩的土地用一則則法條劃清你我的界線,一聲砲響,可能是萬丈高樓平地起,也可能是夷為平地的戰爭號角,位置與資源太過敏感的港灣都市,成為各方各界算計的魚肉。
那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萬事萬物剎那的新生與崩壞,成就了人性的最好與最壞。陳善佑在這樣的時代下出生,年紀雖小,卻早已看遍人生百態,在上海偏安的一角,幫助哥哥打理布裝財務大小事。兒時記憶裡的商場挑戰,讓他能挑戰日後每一場經營困厄。
動盪的時局讓堅毅的人能找到隙縫間安穩的契機,頃刻之間的人生翻轉不是那個時代的傳說,陳善佑耳濡目染的人生韌性在此時刻種下小小楔子。1949年,國共兩方在上海交戰最高點,節節敗退的國民軍於上海失守最後一寸大陸的土地,失地如覆水難收,大陸與台灣的命運在此畫出個交界點,而陳善佑的人生也從此改變,經商有成的他隨著國民政府飛往台灣,與大陸的家鄉從此兩隔。

尚未比賽結束的起伏跌宕          
     
甫至台灣的陳善佑,憑藉著隨行帶取的布料,在迪化街繼續他的布莊老業。當時的迪化街歷經日治時期的經營,早已是全台南北貨的集散中心,無論是食品乾貨,或是各式布料,以迪化街為中心的大稻埕商圈,物流金流人流的往來造就了許多經商的仕紳,繁華熱鬧的程度不下於現在的信義商圈。陳善佑看準了這塊寶地定是台灣紡織業的重要源頭,眼光精準的他也創下新的事業高峰,當年的他意氣風發,些許不定還曾與現今的新光紡織、中興紡織等創業元老交手過。然而,人生的際遇就是如此難以捉摸,太過相信朋友的陳善佑的確是大意失荊州,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上好的布疋放在朋友的倉庫,卻讓朋友興起監守自盜之心,這變故讓他在一夕之間失去從上海帶到台灣的隨身家財,但人可以失意卻不能失志,當年紡織業的興盛讓他仍對布裝存著希望,於是轉戰台北車站附近另一塊商圈,決意東山再起。

但老天爺正是如此捉弄陳善佑,生意過於興榮招忌,頻被他人以借貸不還的方式訴諸法庭,加上當時喜愛書籍、喜愛報章文學,但因時局不穩,投資的出版業屢屢虧損,內外交迫,讓他不得不放棄當時耕耘已久的布疋事業,以及出版投資。

而陳善佑的不氣餒的倔強,讓他轉至南京西路開雜貨店,同一時間,他有幸跟隨著攝影大師郎靜山先生,在台北的街頭隨拍,黑白攝影的影像捕捉,與銀鹽沖洗法的魅力,讓他著迷於此無法自拔。於是乎,將雜貨店的大小事交付給員工扶持,但畢竟非本家事業,要他人全心全意付出心力耕耘店家著實難也,於是,入不敷出的雜貨店事業又是草草收場。
人生下半場:歷經人生百態的坦然自適

在台北市的商業經營結束後,陳善佑便將生意搬至永和博愛街上,重新開始他的雜貨鋪本業,將店名取為「老天祿食品店」。曾經在迪化街的闖生意的他,見識過鄰近商家們買賣南北貨的竅門,此次只准成功,不容失敗的生意讓陳善佑下足了工夫,店鋪位置選在永和主要幹道的路口,街坊鄰里的生活水平皆不錯,四公尺長寬的店鋪擺放了庶民生活所需的各種雜貨、用具,因此,老天祿食品店一開張,變成了附近居民不可或缺的便利商店,而善與人交的陳善佑親切待人的個性,更是讓雜貨舖錦上添花,多了人情味的店鋪,蒸蒸日上的生意不可同日而語。
然而,或許這是時代變遷的偶然與必然,隨著台北快速的經濟發展,衛星城市的永和成為大台北經濟中心的一個要角,外移人口的增加,商業圈的擴張,使得永和必須進行都市改造。原有的農田被刨除,成為工業區產業交替的犧牲品;民宅下的土地被徵收,變成了重要道路,或許南來北往的車水馬龍不懂那塊土地下曾經是在地人的重要回憶,眼不見犧牲奉獻的黯然神傷,公共便利,成了新時代追求效率的一個重要標語。

陳善佑的老天祿食品店,正是面臨這樣的命運。甫將營運狀況維持穩定成長的店面,不料店鋪下的土地卻被規劃為博愛街拓寬計畫的一部分,那個時代的人們不懂得什麼是抗爭,或許隱隱約約覺得這是為了公共利益的提升,心理的成就感大於剝奪感,陳善佑的溫和樸實,讓他就這麼接受了店面土地被迫縮減至一公尺不到的狹長空間,老先生的敦厚是政府大刀闊斧改革的靠山,數十年的春秋,陳善佑一如往常,沒有太多的怨言,但將店名改為「劫餘小店」,劫後餘生的,不僅是他那方寸大的雜貨店鋪,更是他一輩子闖蕩江湖,這段跌宕人生的註腳。
        
而今,陳善佑已經從當年自上海來台的二十七歲年輕小夥子,現為慈祥善目九十多歲的老先生,捧著書報的雙手是飽經風霜的證明,臉上每條深刻的皺紋都曾是打拼付出的回憶,看著一簇簇堆疊的書報,上頭的年月早是不知幾多前,泛黃的書頁和殘缺的書角,似乎讓書本和觀者間存在著隔閡,只遠觀不近褻,這些富有年分的書,靜靜的躺在小店的任何角落,願有緣人待價而沽。

問問陳善佑老先生,最近的生意好嗎,他笑著,指著對面和他一樣座落在永和博愛街口的便利超商生意更好。一條街,三尺寬,新穎的和老舊的店相對於此,隔街相望,橫亙在中間不僅是空間中的距離,更是時代的距離。
試問,在這樣一個熙來人往的路口,匆匆走過的過客誰能留心,這樣一間小小的二手書報攤,卻包容著大大的時代背景,正如陳善佑劫後餘生的人生,一種坦然的適懷,安穩在劫餘小店中。

同步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2013年夏季刊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