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印度首行】高山上的香蕉蛋糕


香蕉是世上最古老的水果。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一般常見的有黃、綠,偶見紅、紫、褐等色。鮮吃、烹調(煎煮炒炸兼可,如炸香蕉)、蕉飯、曬製乾果、脫水、研碎泡茶、作湯、作酒,雖說方法千百種,但最方便的還是直當水果吃,即使種類有大蕉、牛奶蕉、皇帝蕉、芭蕉等,只有香蕉最是美味。

而視蕉如命的我,只能忍受香蕉新鮮剝皮鮮肉入口,切塊成甜點冰品配角,不行;打成泥攪和著牛奶,不行;不小心撞腳軟爛缺角,不行,遑論加油添醋下油鍋炒炸了。總之,我愛香蕉,但僅能是冰清玉潔的香蕉,任何烹調加料都玷汙了它天生的美味。

沒料到這一龜毛堅持,在印度達蘭薩拉的山頭上破了功。

那天晴空萬里,頂頭上的豔陽吹散了冷冽的北風,我還記得天空很藍很藍,又是哼著高山青,這首老少咸宜,國內外咸宜的歌謠,路途很遙遠,不曉得唱了多少遍,哼哼唱唱的,腳步是輕快的換移著。

在達蘭薩拉認識的師父領著我們一行人從市中心往雪山的方向前進,原本比鄰而居的房子錯落在路的兩旁,有紅、靛青、土耳其藍等色,偶有未融的雪喪氣的堆在一邊,春天未到,達蘭薩拉的色彩繽紛,一年四季都有春意。

漸漸的,屋與屋之間越來越遠,而行路人也越見越少,我們開始往上走,沿著說不清是路還是田的區域走著。山上的路本是如此,領隊人踩踏而過,草木傾倒,後人乘涼沿著前頭人的步伐重複踩踏,於是,路就這麼出來了。和海相比,我的確是山的孩子,沿途和師父聊聊這些離家好遠藏人孩子們的故事,或是談談在這達蘭薩拉小聚落的趣聞,能一心多用,眼見八方,耳朵聽著話,嘴巴唱著歌,雙眼環視遠方雪山或是近處美景,腳步換移,一會跳著這顆大石,一會越過這片泥地,倒是把後頭緊追不上的夥伴們落下了。



沿途是山村風情,偶有見著趕著驢群的印度人吆喝著趕路,一月雪融時,路上些許泥濘,善於行走在顛簸山路的驢子,也會不小心滑了跤,陀在背上的行囊微微滑落,直叫著趕驢人驚慌失措。而一間間錯置在梯田平地處的土房子,從半掩的門扉瞧見庭院曬著剛洗好的被單與衣服,風一吹過,與五彩經幡同起同落,好一幅田園風景。師父說,春天的時候,這一片一片類似梯田的土地上會開滿的油菜花,遠方的雪山是終年不融雪,白色的山頭伴隨著鮮黃的油菜花,春暖花開,在小學校裡的藏人小朋友們會來這邊放放風箏、踢踢足球,即使無事好動,曬曬太陽也是好的。我想像著墨著那些小孩們在開滿黃花的土地上奔跑,春暖花開,和我們台灣的「走春」倒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走了好些會,若無人領著來,到是容易錯過這小屋,更是容易錯過這能媲美連鎖知名糕點店的香蕉蛋糕了。


「這應該是人家家裡吧?!」橫看豎看都無法理解這間住家裡頭,有流傳江湖的美味香蕉蛋糕,我們坐在類似私人住宅的庭院中,見不著店小二,倒是有兩個深邃臉孔的孩子坐在角落曬著太陽,直往我們猛瞧。

師父問我們要點哪些口味的蛋糕,二話不說手指著巧克力,露出燦爛的微笑說:「其他我沒有意見」。師父說,來到這兒,怎能不點香蕉蛋糕,我的天呀~香蕉蛋糕,不由分說的把我那詭異的香蕉癖好搬出來長篇大論一番,但師父動之以情,加上都人在遠方了,哪管得在台灣的原理原則,硬著頭皮只好點頭說好。


不一會兒蛋糕端上桌,巧克力黑的黑,香蕉蛋糕軟的軟,均是用料不眨眼的扎實,上頭的餡料壓著下頭的餡料,洩氣趴倒在盤子上,看起來貌不驚人,從蛋糕邊邊挖了嚐一口,果真!不能以貌取蛋糕!!

隔了好些日子回想了,對喜愛的巧克力口味蛋糕無半點印象,甚至連見了圖翻翻記事,腦袋空空,無甚好說,倒是對香蕉蛋糕意猶未盡,看著照片都仍能惦記那香醇厚實的滋味,派皮香軟厚薄適中,包裹著濃厚的香蕉尼,咬下一口,爆漿兩字難以形容那扎實的口感,濃郁濕軟的餡料和乾硬香脆的派皮和在一起,看來掌廚的人用心實在,用料不計成本,香氣從中層包夾的餡料中撲鼻而來,配著甫剛迷上的蜂蜜檸檬薑茶,甜而不膩,恰到好處。尤其以我們行走不知多久時的路人,這上頭明白著「高熱量」的香蕉蛋糕,卻一點都不忌口了。

那是我們待在達蘭薩拉的最後一天,而意猶未盡的香蕉蛋糕,就在我將要離開這小店前,匆匆在點了一份外帶,爾後便在12個小時的車程上,泛著想念的淚光,餓肚囫圇吞下這讓我打破原則的回憶了。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說書人】慢行。不丹:走進幸福密境,關於愛與慈悲的旅行 - 葉孝忠 (2012)



或許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那塊最純淨的理想國境。

一月的印度行對我影響甚深,影響我的或有些許的印度文化或熱情的當地人,但最深遠的,絕對是在達蘭薩拉(Dharamsala)遇到的所有流亡藏人。

而我在本書,也看到了那些擁有純淨靈魂的藏人身影。

本書的封面設計即告訴了我們,國教為藏傳佛教的不丹,到處都能看見寫著經文的五彩經幡飄揚,隨著風搖曳一次,就能將祝福上達天聽,傳達給遠方思念的人。在這樣一個被賦予「幸福」代名詞的國度,溫柔純樸地真情流露,從一張張照片中瞧見那不被汙染的雙眼和靈魂深處,我能深深感受到這個藏匿在鬱鬱菁菁山谷裡的「雷龍王國」,是怎麼保有他們的「幸福」。

不丹和自然和平共處,在這個低度開發的國家,英明的國王用「幸福指數」來衡量國人的快樂與不快樂,這種非流於形式的普查下,走在我們很前頭的不丹人告訴我們,快樂與不快樂,是來自於選擇的結果,而非庸庸碌碌的追逐物質生活下的產物,更不是隨機降臨在誰的身上,或是伴隨於名利後的附屬品。我們生活在更先進更文明的資本社會下,發明了更快的移動方式,更有效率的處理文書科技,節約了更多時間,卻又壓擠著節約後的時間忙碌,我們從不是時間的管理人,而是狠狠的被時間奴役著,趕在死線前的最後一刻衝刺,急促的呼吸讓我們誤以為還正常的活著,正如倒數秒數的小綠人號誌,不斷提醒著我們加快腳步,這些看似了不起的發明,倒有點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活著的姿態,應該要如不丹人,或我所認識的藏人朋友們般地優雅從容,從呼吸吐納中,用心去感受活著的每一刻當下。從本書的第一頁起,甚至從您拾起書本觸及那用再生紙印刷的第一印象,作者從蛛絲馬跡的小細節中,傳達不丹謙卑地與自然共處的人生觀,這些毫無矯飾的用心和由文字傾瀉而下的情感,自然而然的,我們也許能找到自己幸福的出路了。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印度首行】我的印度Local團體一日遊(4)



印象派將光影與時空的流動描繪在同一件作品上,對喜愛攝影喜愛旅遊的我,每一刻每一秒從觀景窗看出的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即使這美麗的地方我駐足有好幾日子之久,每分每秒都藏乎著驚奇,正等待著被找尋。


於我而言,日落後的印度,即使基礎建設落後,幾乎都要摸黑著前進的夜晚,在稀稀落落的燈光下,藏著的美麗更是令人驚艷。


旅行團在夜裡仍是持續著,車子駛離阿格拉之後,高速行駛在沒有路燈的路上,我僅能從往來的車頭燈瞧見迷濛在煙塵中的人與景,有好幾次,人車相聚不到兩米的擦身而過,都不禁為彼此捏把冷汗。


居然還有蒙面騎士!


牛在寒冷的冬夜,也是簇擁著休息。


即使如此,這個充滿異國風情的地方,還真是讓我著了魔。


原以為結束了白天景點,即要又坐上6-8小時的車程打道回新德里,但怎知,驚奇連連的印度Local旅行團總是在我意想不到的時間點,停留在一個看似廢墟實是大有來頭的文化勝地。而印度的文化,總是和宗教脫離不了關係,在糊里糊塗之間,我們摸黑前進到了一個印度教聖地。


印度教將神明造像彩繪成納美人般的藍色,斜眼上鉤的臉龐端坐著各式姿勢,時而袒胸露乳,時而擺弄著手腳四肢軀幹呈其特姿勢,或坐或臥或躺或仰,或一人或兩人或眾人,眾神相皆杏眼大嘴,直瞪著你卑躬屈膝。

我們被領著進入一個神祕的殿堂,殿堂之外,漆黑的街道上偶有三五人群聚燒火取暖,微弱的光火呼應著殿堂前祈福的油燈火燭,神聖卻又帶點詭譎;而殿堂內,仍是需脫鞋入內,我們一行人領著澆了水的菊花花圈魚貫而入,走入寫滿經文與地名的白色大理石的正殿,朝著一個白紗覆蓋的門面席地而坐。旅行團內有位從巴基斯坦來的女人特別照顧我,她帶著我緩緩走向隊伍的前方,導遊說著我聽不懂的印度話,女人倒是很熱切的逐字逐句翻譯,多虧了她,我才理解這有點「傳教」意味的行程,等等是需要大夥兒「奉獻」的。

pray

在靜默中祝禱



只可惜大部分有特色的勝地,總是被告知禁止攝影,不然總想和大家分享,原來全世界都一般,許多花石草木鳥,長相奇特又最好足具長壽奇易特質的,總能讓人膜拜祈福。聖殿外的一棵大樹下有個畸形巨大突起,橫豎端看都像男孩的某個器官,瞧見大夥們爭先搶後伸出右手摸上著三把,祈求身體健康國泰民安的,原來祈求平安,也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呢。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