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城市人物】最靠近太平洋的創作鬼才─舒米恩Suming



舒米恩Suming,是歌手,是演員,是畫家,也是位旅行者。身為阿美族人,他背負著傳承文化的使命,像是個沉重包袱的命運和責任,但他卻能將之轉換,以新穎創意的執行方式,賦予古老文化新生命。
---------------------------------------------------------------------------------------------------------------------------

「海風吹過 樹影婆娑
 
歌聲從來沒有停過 快樂許多
 
不知以後 又誰帶來問候
 
紛擾太多呼嘯而過 由我來保守

 
別在都蘭的土地上輕易的說著你愛我
 
這份感情太過朦朧 我還不能夠承受
 
別在海洋的土地上輕易的說你愛上我
 
在破壞來臨之前 先別說出口」



乍看之下,《別在都蘭的土地上輕易的說著你愛我》這首歌似乎在講述著男女情愛,一種深愛過後的繾綣和溫柔,但舒米恩把這樣的感情,釋放在他所愛的土地上,他表白的,是對於家鄉的深且長的愛,不願他人消費都蘭,那塊臨山面海的美麗家鄉。以家鄉、以土地、以夢想譜曲填詞的舒米恩,歌曲質樸自然,唱的最是純真深刻,那份來自於太平洋的聲音,是他的天賦,以及帶給大家的禮物。

來自都蘭的「美」式音樂

        環島的旅者對都蘭一定不陌生,座落在省道台11縣上,是個鄰近太平洋的海階平原小村莊,這裡離都市很遙遠,聽到的,是浪拍打在岸上的沙沙聲,海風從耳際輕擦而過,打在竹棚架上,隨著蟬聲起落作響;眼見的,是幾個曬得黝黑的孩子們,赤腳在街上奔跑,他們跑出青春熱血,跑出夢想堅持,跑出,一個傳載文化的原民精神。或許是遠離塵囂,這裡仍保有阿美族小村的傳統習俗與自然環境,除了當地原民文化傳統,近十年來,許多藝術家相繼來臨於此駐村創作,新穎的藝術作品在村里遍地開花。因此,都蘭在兩股新舊文化風潮交織之下,成為一座具有豐富文化氛圍的部落。

        舒米恩Suming,阿美族的音樂鬼才,出身在都蘭部落,17歲開始創作,一出手便抱回各大獎項,連自己也笑稱,是位不折不扣的獎金獵人。談到音樂夢的起源,舒米恩說,正是因為對棒球沒有天分,才轉至音樂這條路:「大部分的原住民小孩,在小學一定是參加學校棒球隊,但是我個兒比較小,打棒球沒什麼力量,才剛進校隊,就又馬上釋出了。再加上真的很喜歡音樂,在教會有機會就彈彈琴,在學校樂隊有機會就多接觸各種樂器,真的是緣分使然,走上了音樂這條路。」

學生時期,舒米恩的作品大部分以男女之間的感情作為主題,落寞、惆悵,是他歌曲的氛圍,他笑著說,少年情懷總是詩,年輕時候對感情好奇,而一段關係中複雜糾結的情感,就會成為創作的養分。

        成為發片歌手後,舒米恩的得獎足跡更跨界出現在金曲獎、金馬獎等大型獎項,而他創作的範疇,從愛情轉換回對土地、對生活的關愛。舒米恩說:「之前因金馬獎因緣際會下和魏德聖導演認識,知道他在製作『賽德克巴萊』的電影,看到一個不是原住民卻拍了一部原住民的電影,自己身為原住民,當然要為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因此,舒米恩以阿美族母語作為創作脈絡,並將自己對於生活的體會,寫進詞曲裡,像是《為自己喝采》、《小旅行》、《遠洋》等等,都能看見舒米恩追逐夢想的過程、理念、和堅持,以及在城市與家鄉生活的差異。

 而為了讓原民音樂更受歡迎,舒米恩也將許多流行音樂的元素融入其中,如搖滾、電音、爵士等音樂風格,他說:「大家聽不懂韓文、印度文,卻能更隨著他們音樂擺盪身體,我相信音樂是無國界的,原住民音樂也能讓大家有所共鳴。」因此,舒米恩在樂曲總是能有所突破,融合多元要素,轉換原民音樂風格,讓原住民的歌謠不僅突破刻板印象中的傳統樂風,而是可以引領時尚、引領潮流的音樂。

關於土地,我們可以做得更多
         
        除了音樂與藝文領域,在各項社會運動中,也能看見舒米恩的蹤影,他有時是坐在人群之中,以行動力挺,有時,他也會站在台上高昂一曲,讓理念透過音樂直達人心。舒米恩說:「開始會關心社會議題,要追溯到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東部管理局把都蘭一大塊沙灘和臨海的土地收回國有,準備進行BOT案。對我們族人來說,土地是公有財產,我們可以在土地上盡情奔跑、玩遊戲、做慶典。但突然間,土地被私有化了,在地人無法使用這塊空間,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大頭目把所有在外地的年輕人號召回鄉,進行抗爭。」

        在舒米恩心中,土地正義、居住正義,是追求幸福的最基本基礎,有安居,才能進行樂業。但在物換星移的時光推逝下,社會價值觀改變了,土地居然成為利益交換的平台,漸漸地,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奮鬥一輩子的辛苦,似乎成為無所適從的幻影。

「我不太了解BOT案所能帶給都蘭甚麼經濟產值,但是土地私有化之後,讓少數人,甚至是外地人擁有這塊土地,破壞的不僅是有形資產,破壞更深的,是無形的文化資源。譬如說,村子裡的族人無法出海捕魚,接著傳統漁業文化就會消失,改變了文化智慧,讓一些無形或無法著述的文化無法被保留。」舒米恩強調,現代人所追求的樂活主義,其實就是當年他們族人的生活方式,但諷刺的是,城市人的樂活,是追逐物質生活之後的反思,是破壞實體之後的精神重建,殊不知,這些感動與輕盈的生活方式,是人們最原始的生活態度與方法。

「很開心的是,台灣人開始反思了,生活中心不再以金錢作為指標,這些轉化可以從大家開始熱衷各類議題,上街頭為他人發聲中看到,大家的眼光從自己身上轉為關注到整個群體,甚至社會,這是好的轉變!」

音樂是無形的,但正是因為無形,所產生有形的影響反而更深遠。舒米恩的音樂,闡述對於他人、對於土地的愛,或許觀眾不了解這些單字語音所代表意義,但隨著樂曲潛移默化,用心神領悟這股看不見的強大力量。


以音樂節、小旅行回饋鄉里 

 201312  米恩在故鄉都蘭舉辦「阿米斯音樂節」,藉由音樂會吸引了成千上萬人來到故鄉體會阿美族文化,這不僅是文化推廣,更是特色社區營造的方式。「村裡要舉辦音樂節,全村人都一起動手進行村貌大改造,以及相關活動的細節,讓許多阿美族的文化在村裡更加凸顯,而離家在外的年輕人也能回來幫忙,全村因音樂節而有了一股活力,像是開放型的豐年祭。」舒米恩說,透過音樂節,更多外地人能認識都蘭這塊美麗的土地,同時,也讓部落的族人思考,「如何將自身文化知識轉變成專業技術」,強化族人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感與信心,進而創造部落的觀光效益,形成一個永續發展的模式。

然而,有了2013年的音樂會的契機,舒米恩希望能將這股力量延續得更長、更久,因此,從今年四月開始,他舉辦6個梯次的小旅行活動,每一梯次為期周末兩天,有專門的部落導覽員解說各部落的景點和建築內涵,同時透過手工作坊的參與體驗,原民文化的傳統手工技藝可以由做中學,遊客可親身體驗淵遠流長的原民生活智慧。

        
        在部落小旅行中,音樂,扮演是更為重要的角色,每一次的小型中約有2種不同的音樂活動,遊客可以和部落的樂手、舞者共同完成一場表演,這種參與式的音樂活動,不僅讓遊客從觀賞者的角色轉變成參與者,更可讓人體會原民文化的音樂感動,同時,族人可以從多次表演練習中,更加精進本身的歌舞技巧,將累積許久的表演成為年底大型音樂節的巨大能量。


儲備能量,蓄勢待發
  
 除了以原民文化為己任,舒米恩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呢?

        「當然是在小巨蛋開演唱會囉!」

        舒米恩淘氣地說,身為音樂人,在音樂界唱片慘淡的景況,開大型演場會已成為現下每位歌手的目標。而極具舞台魅力的他,除了在一些活動的演出外,目前正準備著下張專輯的籌措。台北,花蓮,以及各地四處奔忙,這些長程路途的移動,看似是消耗心神,消耗體力和時間,真有執行夢想的痛快嗎?舒米恩緩緩地告訴我們:

        「走上這條路,是來不及後悔的。」

        於是,我們知道,對於舒米恩來說,夢想,存乎在執行行動的過程中,是一個信念,一種生活態度,來不及躊躇和猶豫,造就了他音樂的光彩和成就。我們期待著,有朝一日,舒米恩獨有的原民好嗓音,以及豐富多元的樂曲,能在小巨蛋的廳堂裡,感動更多人心。



Box
姓名:舒米恩.魯碧(Suming Rupi
漢名:姜聖民
族別:阿美族
出生地:台東縣東河鄉都蘭村
專長:詞曲創作、原住民服飾製作、手工藝(籐編、竹編、刺繡)
興趣:打籃球、烹飪、繪畫、攝影設計
音樂作品:《Suming》、《阿米斯Amis》、《Amis Life
得獎經歷:
2008 榮獲【第45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跳格子】
2011 獲得第22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Suming
2013 入圍第24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阿米斯】
2014 榮獲台灣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協會-2014硬地英雄獎

【城市人物】圖文下的愛情宣言─水瓶鯨魚



她寫,她畫,她創作,寫下無數解構情愛的篇章,曾經做過多位知名歌手的專輯製作,打滾在以靈魂耕耘的領域上,卻又迷戀數理邏輯,同時允文允武,少時的田徑好手,遍賞各項球類運動比賽,熬夜待旦地轉換運動與文青兩種身分,她,是水瓶鯨魚。

---------------------------------------------------------------------------------------------------------------------------


相信對於許多六七年級生而言,水瓶鯨魚的圖文作品絕不陌生,在學生時期,總閱讀過一兩本《失戀雜誌》,或是在網路上訂閱她的文章,看著她的音樂微電影,療癒歷經愛情荊棘打練的痛苦。關於愛情,她筆鋒冷靜,敘事平緩,在不經意處,總讓人有會心一笑的驚喜;關於生活,除了藝文性質的工作和休閒,她性喜旅遊、運動、下廚,活得自在充實又充實。她從紙媒發跡,崛起於網路文學盛起的時代,但在部落格殞落,微網誌興起的時刻,好似失了她的蹤影,原來,水瓶鯨魚將跑到轉至中國,耕耘微博,救贖了另一地失落男女的愛情。
 


走在網路時代下的創作者
在網路小說崛起時,水瓶鯨魚就以「失戀雜誌」網站佔有一席之地,談起網路文學,水瓶鯨魚笑著說,其實最一開始發跡的媒介,仍是從傳統報章雜誌的方式開始:「1992年出版第一本書和第二本書都是意外,年少青澀的我曾經最想出版的是詩集,詩集不會賣的,當時我又不是什麼詩人,我努力去談過喔,也清楚明瞭。總之塗塗寫寫,因為時代變化,出版了一些書,有散文、有漫畫、有短篇小說,我的書,我都自己畫插圖。終於在2007年改編我的一個新聞局得獎電影劇本出版了第一本圖文小說《原來,我這麼喜歡你》,結果,半年後我再度溫習這本小說,一口氣看完,完全忽略書的插圖……或許小說要歸小說吧,我至今還不確定。」
 
網路文學崛起,在於閱讀的便利性、可親性,與免費的多種好處,在網路平台上,人人可以是寫手,寫生活,寫情愛,寫旅遊,寫各類產品的使用心得,僅需傳送鍵一按,人人都能是發報的編輯者。這些往來資訊的流通,讓人可以在一夕間享受成名,於是部落客興起,但僅短短五年,FacebookTwitter的快速普及,隻字片語就能聊表心意,圖片和短文成了推播的新寵,加上利用交友圈網絡進行資訊的擴散,長篇稿雖有資訊參考之效,但隨著使用者的觀賞篇章的耐性縮式至150字的微網誌,部落格似乎沒這麼吸引人了,剎那間,台灣最大圖文部落格關站,是網路後浪推前浪,但不知,網路創作時代才僅10多年之齡。
 
和水瓶鯨魚聊起10年荏苒,從初始的《失戀雜誌》網站,紅及一時的盛況,曾經歷過遠流、滾石、時報等公司經手,除了自己書寫,也提供平台讓更多文字創作者發揮。水瓶鯨魚說:「剛開始使用網路創作,是在1998年出版《好想結個婚》一書,出版社那時幫旗下每個作者做網頁介紹,以書名作為該頁面的主題,沒想到推出之後,瀏覽人次居然比金庸為主題的頁面還多,許多人在我的頁面寫文章和聊天,站上蓬勃的很,但大家卻不知道,作者其實自己都還沒看過網站呢,更不用說經營了。」意料之外的結果,讓水瓶鯨魚後來親身經營網頁,之後更擴大為一個專門的網站,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失戀雜誌》。
 
「失戀雜誌後來也從網站進入紙本雜誌,以季刊的方式推出,除了我自己寫,也收錄了一些作品精良的文章。之後,和時報雜誌合作,也陸續以該名義出版網路作家叢書,這個網站歷經多人之手,前前後後做了九年就結束了,起因仍是在於,這是一個類社群網站,任何的文字和圖片都需要空間和成本,書籍的利潤也不高,難以和大型網站匹敵,加上還有程式的問題,所以還是做為本業(唱片與寫書)囉。」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害一樣。
莎士比亞曾說:「愛情不是花蔭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語,不是輕綿的眼淚,更不是死硬的強迫」,關於愛情,幾乎每個人都曾在一生中嘗盡箇中悲歡離合,苦的滋味,或許較於甜蜜更讓人刻骨銘心,痛徹心扉,行屍走肉,眼中擠不出淚水的表情,是強迫坦然的無奈,唯有過來人才懂得的時光療癒,只為了一段曾經擁有過的短暫關係。要讓愛情的傷口癒合,總在下段結果開花的關係時,跌跌撞撞的情感經歷,不就是讓人找個能夠終老的伴侶,於是,水瓶鯨魚對眾人呼聲:「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害一樣。」
 
水瓶鯨魚的文字總能讓失戀的人們找到屬於自己的療傷方式,她的文字告訴我們,愛情裡總有痛有笑有淚,失戀可以心傷,但絕不能對愛情絕望,故事中的男男女女反映現實生活眾生相,找的到伴侶的影子,也看得見自己隱約的模樣。在水瓶鯨魚的故事裡,從不述說絕對,也不教條讓人查看因果,藏在字裡行間的,是繾綣溫和的敦促,是消極中的積極,然後,僅在章尾,來個痛快人心的譬喻,收的精準漂亮的結論,是當局者不曾意會的恍然大悟。
 
但作為愛情論述者的水瓶鯨魚,她又是如何看待愛情呢?「純粹的愛情,是一種各取所需;生活中的愛情,也是一種各取所需。前者無法清楚論述;後者可以。」實際、簡單、明確,看似少了浪漫的註解,是她面對愛情的坦然。
 
和文字相襯的,是水瓶鯨魚的線條冷冽、色塊簡單、形象明確的插圖,圖像中少有背景,大多都是一人為主題的男女,略有所思,淺淺微笑,平靜的表情是輕盈與沉重的心情組合,圖文交錯的配合,讓虛空的文字能有實體的想像,可以是文章主角的投射,也能是讀者本身的影子,所有水瓶鯨魚的沒寫出手的,都交付在一張畫裡了。
 
問起水瓶鯨魚關於插畫,她曾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菜,畫畫也一樣。 我喜歡畫有女人味的知性女子或清純少女;也喜歡畫乾淨不花俏的男人,或酷或頹廢。」偏冷調的男女,是她擅長的畫風,比起她對生活與愛情的熱情,這個反差與衝突,似乎是神秘美感的具現,有特別選擇過畫法嗎?她簡單的補充說:「因為我感覺有美感,特別喜歡畫這樣的男人與女人。」

運動,讓她廢寢忘食
對於很多人而言,圖文創作者似乎都有個鮮明的刻板印象:喜愛展覽、電影、閱讀等室內可完成的靜態活動,對於要讓腦部以外的肢體進行大量的運動,可說是拒於千里之外。但對於水瓶鯨魚,她可說是不折不扣熱愛體育賽事的創作者,喜愛看各種球類比賽,包含棒球、籃球、足球、網球、高爾夫,迷戀之因,或許和小時候田徑隊有很大的關係。
 
水瓶鯨魚說:「對棒球的迷戀,是小時候開始,直到現在;籃球是20歲左右吧,陸陸續續;高爾夫也是20幾歲時,現在比較少看;足球是2002年,直到現在;網球是20歲左右迷戀,中間空白一段時間,2007年再度瘋狂,直到現在。我太瞭解自己是很容易上癮的人,經常不眠不夜看比賽,後來慢慢修正,有的只看季後賽、16強或四大滿貫,否則耗費我太多時間,比如足球是晚上、棒球和籃球是早上,天啊,有段時間,我累的都沒睡。」
 
除了觀看運動賽事,水瓶鯨魚也喜愛跑步,她特別喜愛那種耗盡精氣神、汗流浹背的感覺,也喜愛運動中公平法則的界線,然後再用盡氣力地衝撞目標,那是挑戰人體極限的美好展現。或許,在某種層次上,運動也和腦力激盪一般,都需要用長時間的精神和耐力,來挑戰自己能力的疆界。

 
旅居大陸四年
近四年,水瓶鯨魚在北京和上海寫書,和旅遊不同,生活在異地,實際的生活問題取代了驚喜的浪漫,和台灣不同風情與生活面貌,讓她感嘆了許多,更是從中發現台灣的美好。
 
「對台灣作家來說,在大陸寫文章是很麻煩的,很多遣辭用句都不一樣,也有很多課題和領域需要避免,再加上他們對於智慧財產權的觀念不是那麼成熟,所以在網路上發文都要特別注意。」水瓶鯨魚說,像是她的部落格等帳號名稱,用的都是「五更常忘」,取的是台式料理「五更腸旺」的諧音,但對於大陸人而言,他們將此一料理叫做「毛雪旺」,自然就無法理解其中的詼諧之處,就須加以解釋,但解釋卻會消弭會心一笑的契機,一來一往的說解,幽默都消逝其中了。
 
回到台灣的原因,主要還是家人,加上北京和上海空氣越來越不好,相形下,也會逐漸影響心情,進而影響創作。水瓶鯨魚說道,當初離開台灣至大陸生活,想的就是「創作,在哪兒都能執行」,異地生活,需要的是實際,尤其在大陸,緊張的生活步調不是當初浪漫的憧憬,價值觀迴異的挑戰,更是需要令人克服的。水瓶鯨魚說:「在大陸生活有時就像打仗一樣,時時刻刻都在競爭,連吃飯也是如此,因為僧多粥少的關係,也因為窮久窮怕了,利益為導向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很多看不慣的事情發生,但是生活在他鄉,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只有時時提醒自己,別成為自己看不慣的人就好。」
 
異地生活的經驗,相信對於水瓶鯨魚而言,也是另一種生活體會,也好奇敏感纖細如她,觀察到了哪些體會。問起,是否會將這些經歷化作一本書,甚至是一篇書稿呢?水瓶鯨魚笑著說:「我可能需要一個強力的催稿者。」或許,今年開始,回台後的水瓶鯨魚,會分享給讀者,更多新奇有趣的見聞,也許是一個短篇,也許是一本書冊,或是一幅久違的插畫,就讓大家耐心引頸期盼了。
 
 
 


 
Q&A
1.        平常怎麼訓練自己獲取靈感?
 
聊天,我非常愛和朋友聊天,我是一個獨自一個人也能過得不錯的人,但我不愛和自己聊天,火花少、很無聊。
2.        當靈感枯竭,截稿日又快逼近,會怎麼做呢?
 
希望和有趣的人聊天,真心的。
3.        喜歡從事的休閒活動有哪些?
 
聊天喝酒、看書看電影、做菜、看球賽,現在還喜歡種種花草香葉。蒔花種草這件事,讓我興奮也讓我頭痛,凡生命體就會忍不住有感情,有了花草,旅行會有牽掛,擔心他們沒有人照顧,會死亡,會傷感,因此不自由了。
4.        崇拜的畫家或作家有哪些?原因?
 
太難回答,喜歡的太多太多了,原因各式各樣。
5.        喜歡的藝人是? 原因?
 
如果說「喜歡的藝人」,國內國外,太多了。喜歡的歌手也非常多。曾經崇拜過羅大佑,他是我青澀少女期的偶像,後來做唱片時,非常喜歡伍佰的LIVE,讓我充滿興奮感。在家我會聆聽各種類型的音樂,但LIVE,我一定要聽狂野一點的音樂,伍佰的LIVE是我的菜。
6.        最近看的書與電影分別是哪幾齣?
 
很難回答,太多了。近期最完整追蹤的,是看了一堆石田衣良的《池袋公園西口》系列十來本,有趣的無所事事的青少年故事。
7.        最想嘗試的挑戰(未曾做過的) ?
 
高空彈跳和結婚(笑)。我以為兩件事很像。
8.        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想要改變的事情?
 
偶爾想過,有無數選項,假設過這樣或那樣……很遺憾,人生是無法假設的,因此我很少深入思考這件事。
9.        下一次想要長居久住的城市?
 
還沒想到,可能是台灣各地,台中、台南或台東,青島和廣州也考慮過,也可能是英語系城市。
10.     除了愛情與旅遊,有沒有其他想要嘗試的內容?(例如恐怖小說?)
 
美食小說吧。恐怖小說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很膽小,來自想像力過度發達,我自己都不敢看恐怖小說,夜裡一定做夢,屢試不爽。
11.     最討厭作的事情?
 
接一個喜歡並且擅長的案子,卻要去討價還價;遇見一個討厭的人,卻因為工作關係去討好;網站上,因為顧慮一些朋友和我對政治意見相反,於是無法暢言(哈),這真的很苦悶的。
12.     人生格言?
 
無欲則剛,但我是一個不甘寂莫的人。
13.   未來想嘗試的計畫?
可以說非常多,也可以說沒有。
 
現階段,我想陪陪家人,我16歲離家到台北求學工作後,和高雄家人關係很疏離,爸爸過世後,媽媽年紀也大了,我想應該先做好這件事;當然也想做一點好玩的事,看看吧,若遇到有趣的事、有趣的人或有趣的心情,就會進行。
 




代表作品 
漫畫作品:《我愛你》、《好想結個婚》、《你愛我嗎》、《祝你幸福》、《單身的人總是在路上》

文字作品:《性愛履歷表》、《露骨》、《失戀雜誌》、《寂寞的人要對自己負責》、《Yes,I do》、《夜店狂歡之前》、《上帝保佑》、《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害一樣》、《我的感情名單》。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那一年,我們勇敢站出來的太陽花學運

IMG_9434

時序拉到319,從318學運爆發後24小時內,立法院四周的每條路上都塞滿了學生,像是圍城似的,捍衛著在占領立院的壯士們。這時候,台灣的新聞注目依舊在馬航到底去哪兒,雷神巧克力大缺貨,但卻對國家議會大堂被學生佔領的新聞,連跑馬燈都隻字未提。學生們靠著網路的力量,讓議題從網路燒到現實新聞,同時,號召各大專院校的有志之士,前來救援。像是中土大戰前夕,全台各地的「甘道夫」趕在破曉之際,率眾趕來。


IMG_9436
夜晚,看見學生用燭火圍繞成一個台灣形狀,包圍著一束花,一個寫著守護民主的標語,象徵著學生們一個個滿腔守護民主的熱血野火,燎原整個台灣。行經而過的人都為這溫柔且堅強的力量駐足,用照片凍結這歷史性的一刻。


10013352_10152037869551593_803346632_n
氣溫驟降的320,台北下起毛毛細雨,那天仍是需要上班上學的星期四,但現場的聲援學子有增無減,同時,現場的警察數目,也隨之增加。相較於國外民主運動的劍拔弩張,太陽花學運的學子們和警察以禮相待。除了上頭下令攻堅的衝突情景,大部分時間內,平和的氣息在警察與學生間流動,或許你親至現場,可看見學生將熱騰騰的咖啡端給一旁休息的警察,也可以見到學生為警察加油的便利貼黏在拒馬上,或是在警察換班時,輕輕道聲辛苦了。即使如此,不解的媒體仍以「暴民」之名稱呼學生們。



1974324_10202582357313928_1724627209_o

發揮學生們最大的創意,反馬文學興起,誰說文青只能無病呻吟寫點小確幸,我以筆為劍,畫為刀,愛台愛民主的憤青當道!




1960852_10202582355993895_1339209726_o
近兩年來,學生真的好忙,從文林苑、大埔案、洪案、反核四,到現在的反黑箱服貿,多少議題原本該是「大人」們該當解決的,但卻由這些大人眼中乳臭味甘的小夥子來當先鋒部隊,以他們天不怕地不怕的熱血青春,喚醒了我們冷感已久的民主意識。此時,我們才恍然大悟,因為對時事的冷漠,默許給政客極大權力,毫無節制地為所欲為。所幸,我們還有時間,能趕在「回不去」的政經狀態前,力挽狂瀾。  




1013773_10152032621876593_1338739098_n
 進入立院前,一個媽媽叫住了我,他希望我能幫她送衣服給在裡頭待了快三天的女兒。這位媽媽說,我百分之百支持女兒的決定,大家一定要加油!!    




IMG_9473
一道牆,區隔了兩個世界,究竟,法律賦予警察的職責與權力,是要他們保護這棟建築物?還是形而上的長官們?抑或是保護這些,為台灣權益付出的學生們?



IMG_9505
在占領立院第77小時,我來到了立院內,裏頭無法流通的空氣,學生或坐或臥或躺,已經多天沒回家的他們,身體很累,但是,要對抗這樣大而無當國家體制,我知道,他們心更累。



IMG_9806
有許多人直疑,學生霸佔國會,破壞院內各項硬體設施,立院無法正常審議,耗費國家資源。試問,學生佔領議會是立院無能的因還是果?正是因為沒有其他機制可以制衡這些馬意導向的立委們,只好以非常手段達到非常效果。而這些被稱作「暴民」的學生們,佔據立院後,只是靜坐在地板上,偶有學生起來呼口號、發水發食物、收垃圾,比之常在此處扭打推擠咆嘯的立委們,來的溫和有禮多了。



IMG_9507
立院內,每個門口都有把關的勇士們,他們用強悍的意志、堅毅的理念、健康的體魄,守護著台灣民主最後一道關卡。



IMG_9610
我問了幾個同學,佔領立院近三天的他們,身體真的很累,尤其在氣溫逐漸下降的夜晚中,只有身著第一天衝撞入內的短袖上衣,沒有太多禦寒衣物,但他們說,都是用意志力支撐下去,比起現今疲憊的身軀,他們更擔心未來的台灣狀況,並非擔憂沒有競爭力,而是為了提升競爭力的同時,我們到底喪失了多少人權價值。


IMG_9504
這位媽媽手拿著太陽花,憂心地看著全場學生們,她說,她已經退休了,服貿簽訂與否或許和她沒有直接的關係,但為了她的孩子,她的孫子,還有台灣世世代代的青年們,她必須挺身而出,即使需要耗費很大的精神和體力。



IMG_9602
從沒想過,立院內也可以成為學生大展長才的舞台,除了上台疾呼的激昂演講,憤慨鼓舞人心的歌曲更是不能少。



IMG_9586
有新聞媒體寫道,學生們大肆破壞立院內的桌椅電腦等器具,耗損上億元。但事實上,大部分的桌椅都成了學生擋門之用,要是沒有太大的推擠衝突,事件尾聲後,這些桌椅都仍能正常使用,看著這些沒有任何特殊功能且正常不過的桌椅,思考是怎樣的採購法,粗估需要上
億元?



IMG_9538
從佔領的那一刻開始,立院內外都有救護站,他們宣示,與此次太陽花學運共進退,身著白袍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不分救治範圍,無論學生或警察受傷,他們都會在第一時間內出現,做好最佳的處理。



IMG_9628
在過去的民主運動中,醫生從來不缺席,從他們手上的賴和、蔣渭水、杜聰明、李鎮源,到身後的國父,都是革命先鋒,秉持著救民救國的理念,在太陽花學運中也扮演著要角。



IMG_9783
 除了醫生外,律師也加入了陣容,為學生們後續將會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了最佳SOP,他們同時承諾,學運結束後,如果有任何關於此次活動所衍生的法律訴訟,將會提供免費的辯護資源。如此專業的生力軍加入,為學運注了一劑強心針。




1960801_10202582358113948_302216142_o
「不參與政治最大的懲罰,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現在不站出來,以後站不出來了」




1607023_10152037869481593_189189831_n
離開時,已經是第120小時,眼看著之後江院長和馬總統的回應,我知道,這場抗爭不會太快結束,比之台灣長長久久的民主命運,我們花的時間是多麼微不足道。而這第120個小時,只是我的暫歇口氣,待會,收拾個行囊,打理好精神,繼續回到陣列中,爭取我們應有的權利。



學生加油!台灣加油!
IMG_9548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城市人物】走對的路,做有價值的事─蘇麗媚跨業的夢田文創


從中國大陸紅回台灣的精緻古裝偶像劇《蘭陵王》,其幕後行銷推手之一正是曾打造三立電視台收視佳績的蘇麗媚,難以想像,是怎麼樣的執著,讓她能放下當時如日中天的事業,重新開始執行一個遠大卻難行的夢想,創立一個栽培夢想茁壯的田地─夢田文創。

------------------------------------------------------------------------------------

或許是因為台灣的獨特歷史,長年外來文化的統治,總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得用力地想辦法在一片混沌中找出共識。關於「何謂台灣本土文化」這個大哉問,過去我們習慣以大中華文化,例如故宮、圓山飯店、中正紀念堂等符碼作為答案;但如今,有更多的人會回答,台客語言、101、台灣小吃等等,那些屬於我們現今共同記憶中線索,來形塑所謂的「台灣意象」。而這個現象最關鍵的徵兆點就出現在,我們每天觀看的電視節目與偶像劇,許多劇情內容的取材皆來自於我們所熟悉的大街小巷。擅長做電視劇的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說:「偶像劇其實只是一個我們說故事的媒介,我們將台灣人平常忽略的美好透過電視放大了,讓大家因為感動而重新發現,屬於我們這個時代、這個島嶼的幸福感。」

整合,就是破壞式創新的方式
蘇麗媚於2011年創建夢田文創,和其他文創產業團體最大的不同點是,他們勇於挑戰既有的產業規則,顛覆過去單一個人或團體的文創經營模式,運用「整合」的方式結合全台單打獨鬥的優秀創作者。結合過後的成效不僅讓創作者們有機會在不同的平台上發聲,更可在多面向的良性互動(包含創作者之間的互動,或是創作者與大眾的互動)下有了更多創意發想,這些正向積極的力量,都能影響台灣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蘇麗媚說:「早期的台灣屬於封閉型社會,資訊、交通都不發達,這些藝文工作者或藝術家長期僅是閉門造車,利用一個小空間,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然而,科技蓬勃發展後,因為網路資訊的發達,突然發覺,自己和全世界的距離變得好近好近,無論是文藝創作者或是一般的個人,都很難僅是單打獨鬥,不被外在的聲音打擾。」近5年來,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資訊的流通更為快速,從前做事的方式已不再適用此一世代,因此夢田文創建立的契機始於溝通媒介的科技變遷,他們希望和其他創作者一同走進群體中,找出屬於這個世代的演進脈絡,並發展出一個溫柔的理解和平衡。
無論是執行偶像劇、建構網路互動影音平台、做動畫、發展書店計畫等,夢田文在這些年執行了許多看似不同卻又息息相關的領域,許多人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蘇麗媚說:「無論做什麼事情,用什麼媒介,其實我們都是在『說故事』,我們從自己的土地上取材,以自己的生活說故事,唯有如此,才能發掘屬於台灣的獨特性,進而去與世界競爭、和全球接軌。」
對蘇麗媚而言,夢田文創要說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屬於台灣在地人、在地生活的故事。她說:「台灣人其實腦袋中有很多想法、很多點子,可以創造一些很棒的產品出來。而這項產品,絕對不是在紅海的競爭範疇中,而是要想辦法結合眾人的力量,透過跨產業的方式去做創新突破。整合,是創造一加一等於無限的結果。」蘇麗媚提到,「說故事」並不只是創作、寫作,而是將說故事的能力落實在生活中,無論何種方式、媒材,表達真情流露的情感,讓大家產生共鳴,就會是一個成功的商品。


以《醉後決定愛上你》為例,就是以全新的庶民角度做為出發,把平常容易忽略的美好發掘出來,譬如人孔蓋、路燈、霓虹招牌等,這些平常顯而易見的事物,其實都是台灣特有的特色,卻容易因為負面情緒和觀感遮蔽了它們可愛的一面。在蘇麗媚的眼中,這些有如自己小孩臉上雀斑的特色,其實都是屬於在地文化的一部分,有時候換個角度思考,毋須自相形穢,眼界便會如此不同。
除了媒材的取用之外,不斷打破傳統窠臼的蘇麗媚,總是以引領潮流的思維進行「說故事」的工作,從製作動畫、發展舞台劇、建立網路影音平台、整合獨立書店資源等等,都能足見她智足慧詰的眼光。

跨界,只是執行夢想的方式
《醉後決定愛上你》是夢田文創第一部偶像劇,也是蘇麗媚實踐夢想的第一步。她將數位匯流的概念導入行銷推廣模式,設計專屬的APP提供預告片、拍貼、OR Code等功能,並公開拍攝景點,提供影迷安排旅遊行程,同時結合Facebook平台,將傳播的效益從電視擴張至網路中,打破從前僅以收視率決定戲劇成敗的規則,讓偶像劇的效益從廣告收入延伸至城市行銷,更讓生活在此的居民對土地產生榮譽感與歸屬感。
有趣的是,《醉後決定愛上你》戲劇的成功,更讓蘇麗媚將原創故事,搬到動畫與舞台劇上。
蘇麗媚說:「台灣動畫產業長期外輸人才,卻沒有屬於一個自己的經典動畫片,有需多錯綜複雜的環節無法即時解決,在這樣的環境來創作、來說故事時,就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做一些修正,並不是全劇原封不動搬來上演。舞台劇也是如此,需要針對特定的媒介做適當的調整,但原創故事的精神與靈魂仍是留著,就是『想說的東西』保留住就可以了。」

《醉後決定愛上你》搬到舞台劇上變身為結合時尚與音樂元素的《瘋狂偶像劇》,即便加場仍是場場爆滿,受到影迷的極大好評。而動畫版本的部分,也甫於今年六月得到日本動畫獎的肯定,蘇麗媚說,過去台灣總是拿日本的動漫改編作為偶像劇,但現在創造一個逆向方式,讓日本人透過動畫了解台灣文化的美好。
此外,網路影音分享平台Fanily也是蘇麗媚整合大業的其中一環。蘇麗媚認為,創建Fanily的構想,是以台灣自有OTT(over the top網路內容傳輸服務)的角度來思考,她說:「過去的電視產業是封閉的、單向的,但在數位匯流的環境之下,台灣的影音已進入全球競爭的範疇,必須要有自己的OTT平台,才會有自己的文化發言權。」蘇麗媚說道,正如YoutubeTwitter一樣,Fanily也具備獨立開放精神,無論是名人還是素人,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開設頻道,重新建立平台、內容提供者、使用者之間的關係。然而,因為國情不同,使用習慣和硬體設施的差異無法完全複製他國經驗,蘇麗媚必須不斷嚐試新的可能去符合台灣現在的產業型態,例如台灣無線網路頻寬現今是3G,明年開放4G,但已有廠商進行5G的計畫,究竟要如何配合硬體設備趨勢,即使夢田文創已是領先在大趨勢之前的少數文創企業,也必須符合產業狀況來調整平台設計的節奏,找出一個新的價值觀與評量標準。
對蘇麗媚來說,夢田文創創立至今從事的多項挑戰,無論是創作、或是設立平台,都是希望我們要有自己的文化發言權,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些許得不順遂,但是這些挫折,在蘇麗媚眼裡都是絕佳的磨練機會,讓執行過程中磨擦出火花,產生了預期外的結果與驚喜。

發揚台灣巷弄文化,就是我的中心思想
總能夠思考出周詳又創意十足點子的蘇麗媚,她說,平常訓練自己思考邏輯的方式是透過「閱讀」。她對「閱讀」另有特殊定義,不只是「閱讀」書本,還「閱讀」音樂、「閱讀」舞台劇、「閱讀」風景,和「閱讀」人。
「我認為,『閱讀書』和『看書』是有程度上的不同。『閱讀』指的是將作者寫的字句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也是與內心進行對話的一種方式。就像是我也會隨時隨地注意身旁經過的風景,會注意,代表有好奇心,有好奇心之後就會動身去學習,這也是讓人成長的循環軌道。」蘇麗媚說,保持好奇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仍必須結合找尋答案的能力,並將這些知識內化反思,如此,才能在每個決策中,訂定準確而踏實的計畫。
因為喜歡閱讀,蘇麗媚最近正在執行關於小書店的相關計畫。夢田文創在這2年內採集了全台大大小小約40間獨立書店的資料,將相關的經驗彙整至松菸新開張的「樂閱書店」,做為長期培育文化創業產業發展的培育基地,以策展的概念做為舞台,企圖以此實體平台為在地藝文工作者發聲,再度整合周邊的相關工作者與產業,希望藉於書店讓世界看見道地的台灣精神。
蘇麗媚說:「『樂閱書店』是以閱讀為主的策展中心,同時間我們也會運用現有的資源,例如Fanily,在實體書店舉辦的任何活動,也能透過網路平台去散播分享。此外,我們也同時進行『飄書』計畫,利用QR Code的設計,讓每位拿到二手書的讀者,都能欣賞書過去主人閱讀的心得與感動。當你閱讀這本書時,同時也在閱讀此書所有經過的人。」
就像是一場浪漫旅程,喜愛巷弄文化、喜歡閱讀的蘇麗媚,將自享的快樂擴散至偶像劇、舞台劇、動畫,甚至是實體書店裡,蘇麗媚說:「從電視媒體跨入實體書店,樂閱書店就像是個轉捩點,我們希望能從這邊開始,進行類似台灣巷弄文化的復興運動,將相關概念擴展到新北市甚至是中南部,引導民眾走入這些藏身巷弄裡的書店裡,感受到台灣這塊土地的呼吸。」
蘇麗媚打破了電視圈與文創產業的疆界,用對土地的愛與關懷整合了虛實世界,她就似一股如秋日絢美的微風,巧妙且細膩地串起巷弄間,屬於台灣文化的溫暖。


(本篇文章圖片來自於Fanily官網)

同步刊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2013年冬季刊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